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唯有具备“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专一化、差异化优势,方能立于不败之地。专一化意味着专和精,差异化意味着特和新。专精特新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所在,也是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的制胜之道。因此,要坚定不移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举措,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也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既要有历史耐心,又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既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又要方法得当、防止走偏。
陈歌辛:曲靡玫瑰夜,民国谓歌仙年关将近,新春来临之际,全世界的华人最喜欢唱的一首歌,肯定是洋溢着欢乐氛的《恭喜恭喜》,原唱为当年被誉为“银嗓子”的姚莉和她的孪生哥哥姚敏合唱的。这是一首流行了近80年的贺岁歌,而歌的作者是民国“歌仙”陈歌辛。
现在演唱这首歌的歌速比较快,充满了欢乐的氛,而原唱却并非如此,相反,听着并感受不到一丝的喜庆,还有着一种满满的压抑和悲凉的感觉,颇有一种李叔同先生说的那种悲喜交集的韵味。
因为,这首歌并不是为新年所作,而是创作于抗战胜利之际,表现的是经过八年抗战的“寒冬冰雪”,终于等到了“春暖花开”这一天的喜悦,于是便有了这哀而不伤,含蓄隽永的精典。
冬天已到尽头,真是好的消息;
温暖的春风,吹醒了大地;
慢慢花也活络,听到一声鸡啼;
恭喜恭喜恭喜你呀,恭喜恭喜恭喜你……
之所以这首歌由略带哀怨的抗战属性,转变为欢乐的新年祝福曲,要归功于歌坛一代女神邓丽君,正是她在1968年发行的《圣诞快乐·敬贺新禧》专辑中,将其演绎为现代充满欢乐的过年歌。
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懵懂之时,能唱的歌曲少之又少,除了文革红歌外,整个就是一片荒漠,突然有一天,我们听到了邓丽君,旋即又接到禁听的文件,说是靡靡之音,严重些就是“黄色歌曲”,如果被人举报,那是要犯错误的。
好在时间不长,又没人拿这当回事儿了,于是,我们又认识了徐小凤等一大批艺人,整天沉浸在歌曲的海洋中,但主流还是以听邓丽君的为多。
当然,也包括老歌后周璇,尤其是那首《夜上海》,听得人是如醉如痴,仿佛置身于上海滩梦幻的星空中,听不出的是令人唏嘘的身世,红尘俗世的沉重,幻天之后的疯狂,还是轻描淡写的悲喜,都在浅斟低唱间慢慢沉淀开来。
只是我们不知道,这位号称“金嗓子”的大歌星所唱的歌,很多都是陈歌辛的作品,有人统计,竟然达到了三分之一左右,然而,人们现在只记住了周璇美妙的歌声,而作者陈歌辛却被人选择性地遗忘了。
陈歌辛被人称作“歌仙”,他的作品有两百多首,其中有一半是电影插曲,故而传播量极大,其中我们耳熟能详的,除了《夜上海》外,还有《玫瑰玫瑰我爱你》、《蔷薇处处开》、《渔家女》、《恭喜,恭喜》、《小小洞房》、《初恋女》、《凤凰于飞》、《苏州之夜》等等。
演唱者除周璇外,其他如龚秋霞、白光、李香兰、李丽华等数十人,都演唱过他的作品,她们也靠着演唱陈歌辛的作品,成为当年红极一时的明星。
1951年,美国的爵士歌手弗兰克•莱恩,演唱了他成名曲《玫瑰玫瑰我爱你》,当时这首歌响彻在美国的大街小巷,十年间屡次荣登流行音乐排行榜前列,版税达到百万美金。
陈歌辛得到消息后也很兴奋,表示应该去美国要回这笔钱,买架战斗机捐给志愿军,当然,此事也就是说说而已,表示一种心态罢了。
不过,30年后,当陈歌辛的小儿子陈东作为歌唱家去美国演出时,遇到了弗兰克•莱恩并告诉他说,这歌是俺老爸作品,弄得这位大歌星很是不好意思,自此,他每年圣诞节都会寄一张贺卡,也算是一种心态的安慰吧。
被人们称为"华语流行乐教父"的罗大佑,他一直把陈歌辛视为偶像,经常演唱陈歌辛的老歌;香港导演王家卫也是陈歌辛的"铁杆粉丝",他曾经完美地把陈歌辛的作品,融入到他的电影音乐中,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是人们不知道,这源头是来自陈歌辛。
陈歌辛,1914年生于上海南汇,原名陈昌寿,是印度贵族的后裔,长得极为英俊潇洒,风流倜傥,他自幼喜爱音乐、戏曲和文学,师从犹太音乐家弗兰克尔,后来在复旦中学和上海女中教授音乐及英语并创作歌曲,他精通配器和各种乐器,是一位音乐全才。
他从小就特别喜欢民歌,从小便浸润在江南水乡浓郁的风情中,也为劳动者辛勤的劳作而感动,所以,他立志要为这些底层辛苦的民众而歌,所以改名陈歌辛。
他的妻子金娇丽是他的学生和铁杆粉丝,二人冲破重重阻挠走到了一起,为此,陈歌辛还专门写了一首《永远的微笑》,献给他的这位“深秋的阳光”和“黑夜里的太阳”!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老上海,十里洋场一片繁华,1931年,17岁的陈歌辛为电影《自由魂》谱写了插曲,自此开始涉足歌曲创作。
1935年,陈歌辛在上海越剧训练所教授音乐,创作并指挥了中国第一部音乐剧《西施》,开历史之先河;又以现代派的技法,谱写了中国第一首现代派歌曲《春花秋月何时了》,展示了他对流行音乐成熟的把握,从此开启了在流行音乐封神的历程。
淞沪会战后,上海沦为“孤岛”,时任中法剧专音乐教授的陈歌辛,在中共地下党的支持下,开办了“歌咏指挥训练班”,在民众中培养歌咏人才,还编印了《抗战歌集》分发各处,以此来开展全民歌唱抗日歌曲的活动。
这时的陈歌辛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但与“左联”却走得很近,他创作的《度过这冷的冬天》、《不准敌人通过》等,可以说是妥妥的抗战歌曲,为鼓舞当时低迷的士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他同夏衍、田汉、聶耳等人交往甚密,创作了大量正能量的歌曲,也因此引起了日伪汉奸的注意,被抓进汪伪魔窟76号,同车一起被捕的,还有鲁迅的夫人许广平。
在被关押的70多天的日子里,陈歌辛受尽了酷刑,但他没有牵连出任何人,最后被保释出狱。
汪伪魔窟76号
出狱后的陈歌辛在汪伪的胁迫下,违心地写了一些赞美日寇的歌曲,其中最著名的是为日本“神风特攻队”写了军歌《神鹫歌》,这是他一生最大的污点,其他的诸如很唯美的《苏州之夜》等等,也都被指为对日本占领区的歌颂,这些都为他后来悲催的遭遇埋下了伏笔。
上世纪40年代,是陈歌辛创作的高峰期,他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都产生于这一时期,是名副其实的“歌仙”,也是乱世中的优雅。
当他听到日本投降后,立即创作了《恭喜恭喜》,此时的他更是焕发出难以想象的热忱,活跃在艺术界,因为,他不但是作曲家,还集诗人、词人、乐队指挥以及男中音歌唱家于一身,所以,他是那个年代音乐界顶流的存在。
1946年,陈歌辛前往香港投奔夏衍,同年,他创作了著名的《夜上海》,一时风靡全国,《夜上海》这首歌可谓是老上海的名片,成为传唱了近80年仍经久不衰的不老之歌。
他在香港待了4年,全国解放后,在文艺界担任领导职务的夏衍邀请陈歌辛回到内地,任职于上海电影制片厂音乐组。
1956年,“肃反运动”开始后,陈歌辛被停职接受审查,定性为日特嫌疑,文化汉奸和黄色音乐家,第二年被打成“右派”后,下放到安徽白毛岭农场进行劳动教养。
昔日的“歌仙”转身成为劳改犯,陈歌辛只能默默地忍受,在这艰苦的时期中,夫人每逢过年总要顶风冒雪,步行80多里路前来看望他,相聚的短暂时刻,是陈歌辛此生最为珍惜的时光。
1959年的一天,农场的大喇叭播送了优雅、细腻而又激情四溢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当他听到作曲陈钢的名字后,激动万分,那是他儿子啊,在这个亢奋的时代中,能听到这样优美的旋律,不得不说是个奇迹。
在国家困难时期的1961年初,寒风刺骨,孑然一身的陈歌辛在饥饿和病魔的双重打击下,离开了这个世界,时年仅46岁,一代“歌仙”就此陨落。
第二年,接到陈歌辛去世消息的夫人金娇丽,又一次来到了白茅岭,在一个没有墓碑的坟墓中,她捡回了陈歌辛的206根遗骨,装进随身带来的小木箱中,再有就是那盏陪伴了丈夫4年的煤油灯,另外就是朋友转达陈歌辛的一句“你要保重”的叮咛。
1979年,陈歌辛与石挥、凌云、吴茵等12位右派一起,被上影厂平反,可惜,陈歌辛早已抱着深深的遗憾远去,而在此时,他创作的那些歌曲,正在改革开放后的神州大地上,伴着和煦的春风,在天空中回响。
1994年春,上海音乐厅举办了一场《陈歌辛,陈钢,陈东父子情音乐会》,人们献上了数不尽的花束和花篮,那天晚上太原炒股配资,蔷薇盛开,那天晚上,蝴蝶翩翩……
周璇夏衍陈歌辛邓丽君歌曲发布于:广东省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