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安排,财政部将于5月17日公开招标发行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一期)(30年期)投资股票平台,面值总额400亿元,票面利率通过竞争性招标确定,这期国债从招标结束至2024年5月20日进行分销,5月22日起上市交易。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为了积极争取有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盘子,确保高质量做好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两重”建设,5月13日以来已有北京、浙江、湖北、四川等4省市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
“长三角的企业要有雄心,在多模态大模型领域给世界提供第二种选择。”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说。
6月6日,在浙江温州召开的第六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上,首批12家长三角创新联合体成立,其中便包括长三角多模态大模型创新联合体。
在前一天,长三角企业家联盟会议举行,刘庆峰作为长三角企业家联盟联席主席发言,他临时放下提前准备好的内容,全程脱稿,讲了约30分钟。演讲结尾时,他说,“长三角的新质生产力,应该符合两个非常重要的标准:要在关键战略领域为中国赢得一席之地,获得全球话语权和影响力;要在原始核心技术上,成为代表中国的最强创新力量。”
2018年11月,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今已进入“第二个五年”。这是一个新的时间节点,人们对长三角的发展自然生出许多新的期待。长三角一体化不仅服务于区域能级提升,更要成为一台“发动机”,激发更大范围、更广领域的增长潜力与发展活力。
影响力“扩圈”
刘庆峰之所以能讲出如此豪言壮语,长三角企业家联盟是他的底气之一。
“原来单打独斗比较难,现在我们是一个体系。”去年5月6日,科大讯飞正式发布星火大模型,今年6月27日,将正式发布星火大模型4.0版本,全面对标GPT-4 Turbo的当前最佳水平。“每一行代码都是自己写的,每一个数据都是自己清洗出来的,完全国产才能在重要赛道上占据一席之地。”
长三角为星火技术迭代和应用提供了强有力支持: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等制定发布的《通用人工智能评测体系》,提供科学系统的评测方法;去年长三角企业家联盟在合肥发布《通用人工智能合肥宣言》,形成注重源头技术创新、坚持自主可控、注重伦理人文和发展产业生态的共识;安徽省与上海浦江实验室、浙江之江实验室等协同攻关“卡脖子”技术……
而现在,长三角企业家联盟成立4年之际,严格来说,成员单位已不再只是长三角企业了。
五彩旱稻研发人、中高亿科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志说话带着极具辨识力的北方口音,公司总部在北京,在山东、湖北等地都有布局。2022年10月,经过当地政府招商引资,中高亿科在浙江衢州落户,建设种植基地和加工厂房。
几乎在落户衢州的同一时间,王文志便受邀加入长三角企业家联盟,“感觉自己找到组织了。”王文志初来乍到时,很多困难自己应付不了,“种子研发我们很在行,市场销售和媒体宣传工作实在做不来。”长三角企业家联盟让各家成员单位联合起来,各自显示长处,各自发挥作用。
此次会后,宜安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蒋东良便有了一个新身份——长三角绿色低碳产业链联盟发起人。他当这个发起人,信心满满,“我有一个很大的优势,我兼任了江苏省安装协会的会长和江苏省生态环保科技产业商会的会长,另外,江苏宜兴还成立了宜兴市绿色低碳产业协会,我们当地有产业基础。”
既然已有成熟的行业协会,为何还要发起成立新的长三角产业链联盟?蒋东良说:“长三角平台更高,大家都认账。”在他已有的协会“朋友圈”里,相关会员企业集聚了上千家,这些企业不只来自长三角,分布在全国各地,蒋东良打算借助企业家联盟的平台,通过产业链联盟的形式,对接长三角力量和全国资源,实现共同发展。
这是个重要变化,说明长三角企业家联盟影响力不断扩大,辐射范围早已超出长三角。
4年来,长三角企业家联盟先后3批次组建了14个产业链联盟,涵盖高端医疗器械、软件和信息服务、数字健康、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汇聚起长三角地区优势产业力量。这次,长三角企业家联盟又为5个新成立的产业链联盟授牌,联盟成员扩容至19个。
可以预见的是,长三角产业链联盟将服务更多企业,在更丰富领域聚力、协同,“托举”技术创新做法走得更远、更深。
把未来的路“走深”
温州驻杭州招商组成员黄思思这两天回到温州,作为会议工作人员,为与会嘉宾提供会务服务。这样的安排藏着“小心思”——通过一对一服务,建立跟企业家沟通的渠道,了解企业家所需所想,引导有意在温投资的企业留在温州。
这两天,黄思思忙得口干舌燥,打招呼、加微信、做推介,她的好友列表中少说多了十几位“目标”企业家。“我从苍南县来,这几年县里风能、电能、核能等新能源赛道发展比较快,希望能招引相关企业到苍南,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布局。”
温州发展的势头从这位普通招商员身上便能感受到。会前,与会嘉宾关于会议选址有不少讨论。从地理版图看,温州处在长三角的最南端。为什么这次会议放在温州?“势头”,或许就是答案。
温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遍布全国全球的250多万温州人创造了是本土规模近两倍的经济体量,形成了市内和市外两个百万经营主体,83万温州侨商奋斗于全球各地。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发祥地,时至今日,在工业增加值、税收、就业等多个领域,民营经济都占了90%以上。这几年,面对疫情冲击和外部复杂形势,温州民营经济发展虽承受压力但韧劲十足。
正如温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文杰所说,“温州在区域发展中承担着独特使命,在新发展格局中扮演重要角色,与长三角的发展共生共进共荣。”
长三角人在温州相会,便是奔着“势头”而来。从2018年11月,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今已进入“第二个五年”。以温州为新的起点,长三角发展的势头不减,未来的路也已铺就,将继续走深走实。
在长三角,低垂的果实已所剩无几,在浅水区能走的路尽可能蹚过,重点领域改革仍有不少硬骨头要啃。会议中,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打破行政壁垒等难题,反倒成为热门话题,被反复提及和讨论。
“硬联通的水平上去了,如果软联通上不去,一体化的水平很难体现,市场潜力很难释放。”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指出了很多真问题:长三角要服务全国建立统一大市场,市场基础制度的建设仍不完善不协调,尤其在市场准入和公平竞争领域,存在短板;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实现更大突破,核心是要素市场的一体化,资本、人才、各类标准等要统一、互认,方便流动。
“跨区域跨学科的基础研究合作,这是第一次在高层论坛上提出。”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决策咨询专家陈雯说,看到三省一市签署“关于加强基础研究合作的框架协议”,她非常惊喜,“期待长三角在一体化创新支持和一体化要素流动支撑下的区域环境中,因地制宜地培育具有特色功能的新质生产力,共同推动有质量的强劲活跃增长。”
论坛上投资股票平台,长三角“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促进会正式揭牌,首批12家长三角跨区域创新联合体成立,长三角三省一市携手共签十项长三角区域合作项目,项目涉及轨道交通、人才工作、科技金融等,所涵盖领域包括统一大市场建设、基础研究合作、AI+场景联合创新等。